当我们 在跟人家 谈到理财时,
对方的第一个反应 可能是:
「理财喔,那不是 都要每天记帐,
开始过 省吃俭用的日子?」
这是 对财务规划的一种误解,
财务规划的目的是...
1.花该花的钱才是理财
财务规划的目的是 要了解现况、规划未来,
用意是 要减少意外 与 非必要的支出,
做计划性的消费,
把原来 漫无目的 的财务资源整合,
来达成 未来的财务目标。
有了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
你会去思考 钱的流向,只花该花的钱,
也因此减少了 冲动消费的可能性。
你知道 少了这些意外开销,
你可以 拿更多资源 完成你的梦想;
少了意外开销,
把它用在 你觉得重要的花费上时,
反而 可以提升你的生活品质,
财务规划 并不是要每个人 都勒紧裤带过日子,
让生活品质下降。
2. 花钱让你失去理智?
最近在TED上看到一段影片:
Dan Gilbert 谈我们对期望的误解,
他用 行为财务学的内容
探讨一般人消费时 的一些行为模式。
正巧 几天看到 电视新闻的报导,
一家百货公司周年庆,
有人为了 赚百货公司的赠品、礼金等,
与同事集资 购买了350万的商品,
看了这新闻后,
觉得 社会大众的消费行为 真的是蛮有趣的。
影片中,Dan Gilbert提到
在1738年,荷兰的 Daniel Bernoulli 提出一个公式:
我们所有行为的预期值(我们能期望得到的好处)
= 该行为使我们获益的机率 ╳ 我们从中获得益处的价值
他举几个例子,
来说明一般人 在财务行为上,时常无法做理性判断,
一般人会犯的二个错误是:
1. 往往没有耐心等待
2. 比较过去的资讯,而不是客观的衡量
例如:当你走进一家 葡萄酒专卖店,
架子上面 摆了三瓶酒,
分别标价 美金$8元、$17元、$33元,
你一定觉得标 美金33元 的非常贵,买不下手,
但是店家 如果再多摆了一瓶 标价$51元的,
你马上觉得 $33元 也不会那么贵了。
由于 也无法一一试喝,你无从判断 个别的好坏,
于是你就 取中间值,最后买了$33元的那瓶酒。
这是因为你 受到前面的价格 所影响,
当增加了一瓶$51元的酒后,
你开始产生转移比较,
$33元的酒 看起来就没有那么贵了。
另外一个例子,
如果汽车音响是 美金$200元,
只要你开车到 汽车修理店去,
只要美金$100元 就可以了,
几乎所有人 都会把车 开去修理店安装 以节省$100元。
但如果 你要买一辆含音响的新车
价值美金$31,000元,
而没有附汽车音响,把汽车开到修理店 装汽车音响,
总共只要付出$30,900元。
多数人被问到 是否愿意把车 开到汽车修理店时,
却表示 不想这么麻烦。
为什么 会有这种差异?
一样是 省下$100元,为什么第一种情况,
大家都乐意 把车开去以节省$100元,
换到新车时,就不愿意把车开去?
因为相对于$31,000元来讲,
$100元 只是 0.3% 的一个小数目,
一般人就不愿意 为了省这样一笔「小钱」而多费工。
事实上,金额都是$100元,
却会产生这样不同的二种结果,是满耐人寻味的。
一般人对$100元 会有不同的认知,
因为他们也 不会在意这$100元 是从那里省出来的,
由于转移比较的结果,
你会把它 跟 你以前所购买的物品的金额 做比较,
而不是客观去看「我可以拿这笔省下来的钱做什么」,
这是一般人 在行为决策上 所犯的一个系统性错误,
我们在做购买决策时,往往根据以往的价格 或是资讯来做决策,
而不是考量 物品的真正价值。
在Daniel Bernoulli公式中,
就告诉我们 常常在做行为决策时,
错估获益的机率 与 获得益处的价值,
而没有办法 做出理性的判断。
3. 就是要你不理智
商人 巧妙的把这些 运用在商品行销上面,
例如,某种国外品牌的化妆品,
一组保湿美容液组 原价近万元,平日顶多打9折,
你从来都舍不得买,
突然间 你在百货公司 周年庆的DM上,
发现它 居然下杀到5折,只要5000多,
你于是疯狂抢购,刷卡 把一整年需要的量 都买下来了,
因为你把现在的价格 跟以往的价格做比较,就容易 得到这样的决策。
周年庆结束后,
你可能无法 在下个月完全付清 信用卡帐单上的金额,
于是,变成你要为 没有付清的余额 负担约19%的利息。
你从价格上 赚取到的差价,
后来 完全吐出来去 付银行利息 可能都还不够。
而化妆品进口商 则为了成功的行销策略 而开香槟庆祝,
他们旗下品牌的化妆品 平常订价都很高,
而且很少下杀促销,
为的就是要 塑造消费者高品质、高价的印象,
等到百货公司周年庆时 再下杀至5折,
让消费者 用过去的价格资讯 做比较,
就会觉得 买下他们的商品 非常划算。
但也许5折,才是他们 应该卖的正常售价,
因为 平常都维持高价,所以销量普通,
但是 百货公司 一档周年庆 下来的业绩,
可能就占 他们全年业绩目标 的一半了。
4. 省钱反而花更多钱
另外一个例子,
可能是你 每天都会碰到的。
当你走进超市 想买卫生纸时,
几种品牌 摆放在一起,
一串标价 从125元到139元都有,
其中,居然有一个牌子 只卖105!
你很高兴的 拎了就去结帐,
回到家 仔细看卫生纸外包装的标示,
才发现 每包只有100抽,
而其他牌子 都是正常的130抽。
原来它之所以便宜,
是因为里面 可以用的抽数比较少,
当然就相对便宜了,
但是 由于过去对这个品牌 卫生纸价格的资讯,
让你无法 做出合理的判断,
觉得很便宜就买了,
这也是业者行销的手法。
5. 投资需要 耐心 与 对未来的用心
一般人在行为决策上 没有耐心,
也反映在投资行为上。
投资股票时,
通常很少人 会花时间去研究
自己投资 股票公司的营业内容、财务报表、
营业项目、在该产业中所占的位置…等,
这些可能 对股价长期影响 的因素,
反而宁愿 听信股市名嘴 或是 报章杂志 的小道消息。
这种人的投资行为 大多是短线进出,
不是因为看好 该产业 与 该公司的前景 而做长线的布局,
等到股价下跌时,
由于执著于 以往股价 曾经涨过50%的历史记录,
而在股价下跌时 无法根据
未来产业前景、公司竞争力等 做出合理的判断,
该出脱的时候 一直舍不得卖出,
或是 在出脱股票时 卖掉有升值潜力的股票,
留下没有竞争力公司的股票。
Dan Gilbert 在影片最后 讲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
他说:「我们往往高估现在的快乐,而低估未来的痛苦。」
也许 对行为财务学 有更多的认识,
能让我们 在行为决策时,做出更理智的判断。
如果在自己的财务上 已经做了完善的规划,
掌握 每月的收入、支出流向,
把钱的用途 安排好,哪些是日常支出、
哪些可以拿来做娱乐、血拼用的,
透过计划性的理财 让自己生活过得充实快乐,
同时 又能够 即早为未来做准备,
收入当中 有一部份的钱 拿来为未来做准备,
就不至于 因为只顾著现在享受的快乐,
忘记未来 可能会因为 没有准备而遇到的窘境。
未雨绸缪,才是上策
来源:网络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